了解最新你所在地址试管婴儿费用试管婴儿中介公司试管婴儿资讯以及其它试管相关技术。
安徽试管婴儿出生8年后发现放错胚胎 错位的人生谁之过|医生|
试管需知 凡是以任何理由向无故收费的机构均有欺诈嫌疑,请保持警惕!建议多家咨询对比,寻找有通过身份证+执照验证的招聘信息。切勿个人与个人合作。
会员级别: 免费会员(到期时间:终身)
置顶情况: 未置顶
公司名称: 神州中泰国际医疗集团
认证情况:

未上传身份证认证 未上传身份证认证

未上传营业执照认证 未上传营业执照认证

咨询电话:
18908074581
联系微信: 18908074581
  • 想要入驻中泰忧孕网站可以点击右侧立即入驻 →


一、舆情概述

近日“安徽合肥试管婴儿出生8年后发现放错胚胎”一事引发网民关注,法院一审判决,医院存在医疗过错,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赔偿涉事夫妇两人各项损失64万元。但对于当事人“孩子的亲生父母在哪”“夫妻二人是否有胚胎且能否查到”的问题,医院回复:无法查清孩子的亲生父母,无法知晓他们的胚胎去了哪里。此外,涉事医院生殖中心回应:“人生要豁达,没必要计较是否亲生”。

事件发生以后,涉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医院回复和这一过错,有媒体评论“轻描淡写的要求当事人豁达,简直站着说话不腰疼”“涉事医院口中的豁达,并不能读出劝慰之意,反而让人心生寒意”“这类错误的出现根本不是医疗水平的问题,而是管理能力和态度的问题,怎能不计较”“有些事不是打官司了、钱赔了,就可以撇清关系了”“找不到和要豁达,都不是合格的答案,也不应该是最终答案”。

二、传播分析

(一)演化过程分析

2月16日,该事件被上游新闻记者曝光以后,开始引发舆论关注。2月17日,记者陪同涉事方来到医院,医生答复,孩子的亲生父母不好找,胚胎反复找了,没有找到,并且“宽慰”人生需要需要豁达,没必要计较,“隔靴挠痒”的回复态度进一步激发媒体和网民讨论。随着该事件被进一步关注和挖掘,涉事医院的多起医疗纠纷被爆出,医疗技术、伦理、代孕等话题也被提及,希望相关部门介入的调查的声音开始出现,多种声音齐聚舆论场并于2月20日达到舆情波峰,同日还登上微博热搜榜,当日新闻量突破3900条。



微博形成#医院回应试管婴儿被弄错(阅读量2.2亿 讨论次数5925)、#试管婴儿被放错胚胎事件初步和解#(阅读量2亿 讨论次数2807)、#弄错试管婴儿医院曾劝导养父要豁达#(阅读量1.7亿 讨论次数4254)、#弄错试管婴儿涉事医院称没必要计较#(阅读量1.2亿 讨论次数3615)、#被医院弄错的试管婴儿追踪#(阅读量3640万 讨论次数1122)、#安徽卫健委调查医院弄错试管婴儿#(阅读量2779万 讨论次数1452)等话题,总阅读量超7.8亿次,总讨论次数超1.9万条。

(二)传播渠道分析

从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获悉,截止到3月6日17时,关于“试管婴儿放错胚胎”的相关信息共计9181条,其中电视18条,报刊42条,网络2035条,微博2311条,论坛44条,微信1503条,客户端3062条,广播18条,视频77条,外媒11条,小视频66条。



分析发现,本次事件传播排名前三的传播渠道为客户端、微博、网络。客户端涉及专业媒体、自媒体号;微博涉及医疗、法律、专业媒体以及个人账号;网络涉及专业媒体网站、商业网站、地区网站以及自媒体,该类传播渠道加速了事件传播,使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网民阅读和接受信息更加便捷。

此外,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权威性和引导性强,使得事件更加引人关注,客观上起到警示作用。

三、舆论观点

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广东公共、广东珠江等电视媒体主要围绕事件进展、法律判定、专业人士解读、生殖医疗技术等方面展开报道;

如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法治进行时》:弄错试管婴儿,医院曾劝导养父要豁达;上海东方卫视《看东方》:安徽“试管婴儿被放错胚胎”事件,安徽省卫健委:正在调查 将适时公布结果;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夜线灼见》:错放的胚胎,错位的人生;广东公共《DV现场》:安徽:医院回应试管婴儿被弄错;

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都市报、华商报、羊城晚报、华西都市报等报刊媒体主要围绕事件追踪、医疗技术、相关地下利益链条等方面展开深度报道或评论;

如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文章《试管婴儿8年后发现放错胚胎 问题出在哪?谁的过错?》:鉴定报告称,根据现有材料,陈淼在生产过程中抱错的可能性极低;附属医院在胚胎冻存中存在编号重复、胚胎解冻记录不完善、未能体现核对过程等问题,存在医疗过错,该过错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明确,但相互之间有高度盖然性。即过错与“不是亲生”之间具有极大可能性。

华商报发布文章《试管婴儿出生8年发现不是亲生》:当然,仅靠医疗机构单枪匹马追根溯源,确实难办。或许,可以紧随舆论的曝光和聚焦,由医院联合公安机关、上级主管部门等介入调查,尽力查明真相。无论如何,“找不到”和“要豁达”,都不是合格的答案,也不应该是最终答案。

羊城晚报发布文章《医院放错胚胎居然要受害者“豁达”:既轻佻又颟顸》:此事件已经成为公共事件。这个事件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嗟叹和担忧,人们普遍希望医疗机构可以不那么冷漠无情,就连出了这么大的事都一副公事公办、没什么大不了的态度。就此而言,仅凭医院一方与当事人沟通,已然不够。有关部门不妨出来走两步,包括对受害一方予以关切和应有帮助。

南方都市报发布文章《“胚胎疑被放错”事件背后的隐秘地下利益链》:对于此次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涉“试管婴儿胚胎疑被放错”案件,长期专注医疗纠纷的浙江京衡(宁波)律师事务所律师章李向南都记者表示,这起案件或因涉事医院当初对“试管婴儿”档案建立、保管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如果目前这些相关数据已丢失,要追查已很困难”。

客户端、微博、网络等传播渠道则主要以转发传统媒体报道或发表个人观点为主。

网民方面主要围绕医院赔偿、行业乱象、医院和解、胚胎来源、涉事医生处罚等方面展开,其中排名靠前的观点有:“支持起诉医院希望巨额赔偿涉事夫妇”“吐槽试管婴儿乱象认为该现象普遍且会乱伦”“对这件事和解表示理解,毕竟养育8年,不会随便舍弃孩子”“认为应该找到胚胎的源头,不能让胚胎渠道来路不明”“认为涉事医生应该坐牢对医闹表示理解”。



四、分析研判

因医疗机构管理和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的医疗事故让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分析来看,医疗事故使患者或其家属“不满、愤懑”的情绪被激发,继而引发医闹或投诉举报等行为,加剧了医患矛盾,而双方僵持不下的争论又往往容易吸引眼球,挑动大众神经,给最终处理结果铺上阴影带来阻碍,“如愿以偿”越发扑朔迷离。

2022年11月,一审法院判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试管婴儿案”的诊疗、护理过程均存在过错,根据过错情况分析,结合日常生活经验,高度盖然性推定医疗过错与实际后果存在因果关系;附属医院对陈明、刘阳主张的损害后果承担100%的赔偿责任,赔偿各项损失64万元。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鑫认为,本例应当属于严重的医疗事故,系医疗机构在管理上存在严重缺陷,操作上严重违反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技术规程导致,有关操作人员未遵守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结果。作为医疗机构及相关责任医务人员,从法律层面也已经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案件应该告一段落了,而相关人员所谓的“豁达、不计较”等说辞,也许只是医务人员的安抚之词,没必要过度解读。

北京大学医学伦理与法律系教授王岳、丛亚丽针对事件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进行了解读,呼吁增加立法拓宽医疗事故范围,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涉事夫妇和医院最终“和解”的处理结果让该事件告一段落,目前该事件热度已经衰退,期间折射出的系列问题值得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反思。一是对于重大医疗事故,当地卫生部门在事前、事中、事后应当履行其监管职责,事前加强医疗机构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监督,事中关注事件处理进展,责令涉事部门开展调查和鉴定,事后督促其整改,做好追责等工作;一是医院等医疗机构在面对如医疗事故等重大突发舆情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积极应对,不回避,不推脱,内部做好排查,并配合相关部门调查,避免“逃脱、回避”等行为增加舆论应对压力;同时还要重视因敏感舆情引发的往日系列负面信息被重新翻出的现象,如有媒体报道,在“试管婴儿放错胚胎”事件被爆出以后,涉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联的数百起法律诉讼一并被曝光,其做为被告身份,涉及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案件就达110余起,多份法律文书显示,该医院被法院判决赔偿患者数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负面信息的叠加使医院形象和口碑受牵连,医院需适时加强正面宣传,建立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舆论朝正向发展,树立自身良好形象。